算算時間,玉米從年后一直走弱,到現在已持續快一個月了,雖然近期山東玉米已經開始大面積回調,但東北玉米仍然持續下跌,使玉米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。
而從接下來的行情來看,玉米的壓力也比較大。
一是賣壓高企疊加天氣回暖后潮糧上市。
當前玉米最大的利空就是賣壓,這兩年玉米價格和種植成本都明顯上漲,所以這兩年玉米收獲后基層的惜售情緒較高,也并不著急賣糧,以往的集中上量被漸漸弱化。
去年也是一樣,因此年前在惜售情緒高漲的影響下,玉米購銷進度一直偏慢,導致賣壓高企,一直延續到了年后。
尤其是東北余糧仍然過半,而后續隨著天氣逐漸變暖,又將迎來地趴潮上量,這也使得玉米的看跌氣氛上漲。
二是需求不振。
賣壓高企意味著供應偏多,而下游需求卻不盡人意。尤其豬價雖然近日漲跌互現,但總體仍在成本線以下,并且養殖戶悲觀情緒較濃,補欄意愿不高,使得飼料需求受到影響。
而深加工也普遍需求偏弱,短期來看,恢復程度有限。
三是進口及稻谷拍賣不斷提上日程。
進口玉米已經連續3年超出配額,而根據今年情況來看,仍然可能繼續超配額。并且隨著新賣家巴西玉米的不斷到港,以及價格方面的優勢,也給國內玉米市場增壓。
另一方面,定向稻谷拍賣的消息不斷釋放,也使市場籠罩在悲觀情緒當中。
但是即使如此,但是我們依然認為,玉米不必太過悲觀。
為什么這么說呢?
雖然短期來看,玉米的利好似乎不多,甚至可以說是處處碰壁,但是中長期來看,玉米并不悲觀。
一是需求雖弱,但在缺口大前提下,需求仍有韌性。
雖然豬價遲遲不振,但根據官方數據來看,去年4月份自豬價反彈上漲以來,產能一直呈增長狀態,按照出欄周期來算,意味著在今年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,生豬產能都處于高位,意味著飼料是存在剛性需求的。
二是替代雖多,但真正影響作用有限。
雖然又是定向稻谷,又是進口玉米,使得玉米市場看起來壓力山大,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,在替代谷物中,小麥退出,而稻谷經過前兩年的投放,到今年預計投放的數量也將縮水,而且稻谷存放地相對偏遠,運輸成本時間成本這都要考慮。
另一方面,雖然巴西玉米進口的勢頭比較強勁,但是預計總量有限,市場預計在500萬噸上下。
三是企業庫存不高,不敢大肆壓價。
雖然玉米在不斷下跌,企業都在試探性的壓價,并不敢大肆壓價。一方面對于后續市場如何變化,誰也不敢篤定,都是摸著石頭過河;另一方面,企業庫存普遍不高,而也不會大肆建庫,這就意味著需要頻繁補庫,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玉米托底。
最后再說到大家關注的賣壓,雖然當前東北賣壓確實不小,但去年玉米上簍子的數量也并不少,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賣壓。
而近日根據天氣預報顯示,北方大部分地區仍是雨雪天氣,尤其山東、山西等地容易出現道路結冰或者路面濕滑,使得玉米運輸受阻,進一步影響上量,所以玉米雖然走勢偏弱,但預計短期漸穩,而中長期來看,也不必太過悲觀。
飼料行業信息網聲明:頻道所刊登文章、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投資者參考,并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飼料行業信息網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我們轉載的文章,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權,或者轉載出處出現錯誤,請及時聯系文章編輯進行修正,謝謝您的支持和理解!
文章來源:新農觀